![]() |
为推进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建设,助力人才培养,现批准“壮族文人型机智人物故事研究”等5项为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批准“柬埔寨民间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等25项为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般项目,具体名单公布如下:
序号 | 项目编号 | 课题名称 | 项目类别 | 项目 负责人 | 资助 金额 (万元) |
1 | 2022CXZD01 | 壮族文人型机智人物故事研究 | 重点项目 | 孙梦梅 | 0.5 |
2 | 2022CXZD02 | 环大明山圩镇地名研究 | 重点项目 | 韦睿 | 0.5 |
3 | 2022CXZD03 | 民族互嵌视域下“三月三”的文化变迁研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 | 重点项目 | 李星莹 | 0.5 |
4 | 2022CXZD04 | 南宁陈东村平话师公戏剧本整理与研究 | 重点项目 | 孙妍琰 | 0.5 |
5 | 2022CXZD05 | 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广西生态景观的影像呈现与 话语建构 | 重点项目 | 唐祎 | 0.5 |
6 | 2022CXYB01 | 柬埔寨民间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 一般项目 | 陈俊源 | 0.3 |
7 | 2022CXYB02 | 明清时期旅桂文人诗词中的民族文化书写 | 一般项目 | 刘姿含 | 0.3 |
8 | 2022CXYB03 | 当代壮族作家陶丽群研究 | 一般项目 | 房钿钿 | 0.3 |
9 | 2022CXYB04 | 从“粤西三载”看广西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历史源流 | 一般项目 | 吕忠山 | 0.3 |
10 | 2022CXYB05 | 唐代地理交通视角下的“桂州-广州”线 诗路研究 | 一般项目 | 唐倩 | 0.3 |
11 | 2022CXYB06 | 广西诗歌写作的图腾—从杨克到石才夫 | 一般项目 | 黄香桃 | 0.3 |
12 | 2022CXYB07 | 文学叙事中的昆仑关形象研究 | 一般项目 | 农雨轩 | 0.3 |
13 | 2022CXYB08 | 凡一平小说中上岭村的“零余者”形象研究 | 一般项目 | 张佳琦 | 0.3 |
14 | 2022CXYB09 | 宁明壮语语音代际变化研究 | 一般项目 | 凌海霄 | 0.3 |
15 | 2022CXYB010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壮语基本方位词研究 | 一般项目 | 陈冬艳 | 0.3 |
16 | 2022CXYB11 | 壮语童谣修辞研究 | 一般项目 | 农献泽 | 0.3 |
17 | 2022CXYB12 | 《达备之歌》的词汇研究 | 一般项目 | 罗兰姣 | 0.3 |
18 | 2022CXYB13 | 广西瑶族民间文书的保护与传承 | 一般项目 | 冯春梢 | 0.3 |
19 | 2022CXYB14 | 广西六堡茶的活态传承研究 | 一般项目 | 管彤 | 0.3 |
20 | 2022CXYB15 | 神圣与凡俗:恭城油茶习俗的双重价值研究 | 一般项目 | 和丽清 | 0.3 |
21 | 2022CXYB16 | 广西妈祖信仰的在地化与多样性研究 | 一般项目 | 黄菲菲 | 0.3 |
22 | 2022CXYB17 | 钦州海歌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 一般项目 | 劳贝可 | 0.3 |
23 | 2022CXYB18 | 国家认同视野下的土司兵征调——以明代嘉靖 时期广西田州“俍兵”与湖广容美“土兵”为例 | 一般项目 | 李文恒 | 0.3 |
24 | 2022CXYB19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广西靖西市为例 | 一般项目 | 李永丽 | 0.3 |
25 | 2022CXYB20 | 新媒体时代刘三姐文化传播研究 | 一般项目 | 覃璐瑶 | 0.3 |
26 | 2022CXYB21 | 地方性知识视域下桂剧发展研究 | 一般项目 | 唐佳倩 | 0.3 |
27 | 2022CXYB22 | 广西壮族谚语中的动物意象研究 | 一般项目 | 韦薇 | 0.3 |
28 | 2022CXYB23 |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本土田园生活类博主研究 | 一般项目 | 张京 | 0.3 |
29 | 2022CXYB24 | 柳州壮族“鱼峰歌圩”的创新发展研究 | 一般项目 | 覃金虹 | 0.3 |
30 | 2022CXYB25 | 绣美人生:女性人类学视角下广西瑶族 绣娘角色变迁研究 | 一般项目 | 宋新凤 | 0.3 |
请项目负责人于2023年3月16日前,将《2022年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科学研究项目合同书》(见附件)纸质版一式两份交至3坡3栋学院办公楼210办公室。电子版文件请以“姓名+2022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合同书”格式命名,发送至mzwhbhycc@163.com。经费使用、项目变更、成果鉴定、结项等相关事宜,请与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771-3260259;联系人:俸老师。
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202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