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21日上午,学院“70周年校庆——‘言文行远’主题学术论坛”系列讲座之二十五在文综楼1106顺利举办。此次讲座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校外资源进课堂”系列讲座之二,主题为“汉语字词教学”,由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小川教授担任主讲人,学院何山燕副教授主持。讲座连线了印尼国民大学印华文化研究中心主席孙爱玲,学院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彭小川教授由多组语素、字、词的例子引入,陈述了“词是我们进行认知、思考、交际的基本单位,汉语教学不能以字为本”的观点。她强调,教师应辩证地认识语素、字、词在汉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树立这三者在词汇教学中各当其用的意识,把它们各自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汉字教学过程中,彭教授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学习生字、生词,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声旁类推读音。而在生词教学的过程中,彭教授提醒,要让学生注意“音、形、义”相结合,利用实物、图片、生词卡片等工具,或辅以动作、表情,塑造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其间,彭教授通过几组近义词的例子,用互动的方式从意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角度进行辨析。随后,彭教授直观地讲述了在词语讲解的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词义解释的范围和词语用法的介绍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互动环节,有同学就汉语和印尼语中量词的多对一和一对多的关系如何教学进行提问。彭小川教授表示,首先需要厘清各量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要搜集前人研究的成果,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从思维方式、认知等角度解释其对应的规律。此外,孙爱玲老师介绍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印尼学生理解汉语量词的亲身经历。何山燕老师补充道,在做论文研究的过程中,着重使用的是语言对比分析理论,使用的量词语料要根据词汇等级大纲以及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等级界定。同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要考虑量词的难度等级模式。而对比之后,重在探讨量词认知所体现的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
最后,何山燕老师对讲座进行总结。她表示,彭小川教授系统介绍了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内容,生动展示了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思路与方法。何老师认为彭教授的讲座有声有色地诠释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听了此次讲座收获很大,在如何进行词汇教学方面受到了启发。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