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正文

执笔展文华,仁心会共鸣——访创意写作班学生王任道

日期:2022年06月07日 来源: 作者:来源:学院创意写作中心 作者:覃麒谕 王涛 摄影:莫小艺

“写作对我来说是快乐,我想让我的读者和我产生思想共鸣。”

—— 王任道

她来自和平国度,灵魂却穿越战乱,哀怜受难民众的痛苦;她未曾亲临硝烟,文思笔札却跨越国境,记录文明衰败悲恸。她寄情创作,执笔抒写心中悲悯,深入思考人类信仰和现实的关系。她热爱书籍,醉情遨游小说天地,喜欢其中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更喜欢背后深刻透彻的哲理意蕴。近期,她笔耕不缀,采撷实果,执笔书写的《流浪未来》荣登国际知名刊物《香港文学》(2022年第五期),她就是学院2019级创意写作班的王任道。

17E29

王任道


缘起阅读,开启朦胧写作之路

王任道出生于广西百色隆林,自小在农村长大,但重视教育的父亲却从未限制她对书的渴望。小学时期,在父亲的支持下,她逐渐接触文学作品,这对她今后的写作风格有着深刻影响。她徜徉书海,陪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快乐冒险;跟随《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体会俄国旧时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进入《红楼梦》,于大观园的热闹或冷寂中感知贾府兴衰......她透过纸张,与书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亲切对话;跨越时空,触摸到素未谋面却栩栩生动的世界影子,开启她文学启蒙之旅。

初中时期,班上流行观看言情小说,喜欢阅读的她也加入其中。“我发现那些小说里的情节人物都流于形式,但大家都喜欢看,我就自己写这类型的小说,然后尝试分享给同学们,接受他们的反馈。”她用略微稚嫩的笔触,抒写她对创作的心动与热爱,开启她的创作之途。第一次当作者的她收获到班上同学的好评,让她对文学创作更有兴趣和信心,日后也逐渐写一些杂文。这些创作经历给还在朦胧创作阶段的她插上一双探寻的翅膀,激励支持着她不断尝试自我风格的创作。

高中时,学业压力让她在写作之路上放缓了脚步,但她一直坚持阅读,拓宽眼界,“我很喜欢科幻小说,特别是《三体》。”提到喜爱的小说时,她难掩激动,“我高中时就接触了《三体》,那时就一部接一部买来看。”这部作品让她的目光从狭小的地球投向浩瀚的宇宙,让她从思考过去、现在转变为关注未来;曾阅读过的《破碎的星球》三部曲里描绘的不同种族间暴力血腥的冲突也令她印象深刻。而特德·姜的短篇小说《巴比伦塔》中所描绘的荒诞图景则给她尚且年轻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令她开始思考宗教信仰与现实之间的深层关系。这些都为她之后创作《流浪未来》奠定了一定的题材基础。高考后,她了解到新普京集团娱乐网官方网站的相思湖作家群和创意写作中心,这是一块致力于培养写作人才、为同样热爱写作的师生提供成为参天大树的沃土,她决心延续这份热爱,报考民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让写作的种子在民大沃土向下生根,向上发芽。

小学时期的王任道,因阅读名著开始文学启蒙,中学时因敢于尝试开启了写作之路,高中的丰富阅读让她积累了坚厚的文学基础。真正的修竹不会因重石而难以破土,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她都勇于克服现实困难,始终保护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最终势如破竹,大展身手;她意如大鹏,腾风而上,成功飞向文学的伊甸园。

以笔为刃,《流浪未来》直击现实

在创作《流浪未来》时,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世界,极强的共情能力让她看到在阿富汗动荡战局中水深火热的人民;看到在严酷压迫下痛苦万分的妇女;也看到了在人类自相斗争中灰飞烟灭的文明遗迹。当在网络上看到战争纷乱、硝烟四起、民不聊生的情景时,她为他们遭遇的不公而愤怒,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哭泣。“《流浪未来》中的战争背景题材是我早已拟定好了的,因为个人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外在的苦难能比战争来得更真实、更可恶。”王任道设置这样的苦难,试图用它唤醒更多人对战争现实的反抗意识。

83AD0

《香港文学》(2022年第五期)封面

《流浪未来》主要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设定出发,塑造了尽心尽力的文物保护者们、为保护孩子而生死未卜的普通女人、为保护舰队而奔赴战场的舰长等人物,讲述了他们在不同时空,奔波劳累只为了文明能继续留存的感人故事。她说:“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于20222月份发生的俄乌战争,这让我联想到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给文明和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苦难。”所以她在作品中毫不避讳地表达了她个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文明被破坏的痛惜之情。此外,细腻温柔的语言风格使人如沐春风,让读者在感受社会现实无情之余也能体会到人性温情,收获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创作《流浪未来》之初,她也为找不到好的意象融入小说而困惑。俄乌战争爆发后,她敏锐聚焦这件世界时事,关注越多,她越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什么。在经历两个月的细致构思后,她提笔挥墨,全文将战争作为背景,以文物“佛像”作为小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部分的重要连接,开始了创作。她认为“佛像”所代表的是意识的嬗变,是当信仰与现实矛盾、自我对信仰产生怀疑时所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她选择大佛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用阿富汗战争带来的文明之殇——2001年塔利班政权对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肆意炸毁事件,警醒人们更多关注战争对人类共享文明的摧毁。“这让我感受到人类文明璀璨易逝,无数人无数岁月构筑起来的文明,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战火吞噬。”就像小说中阿布汗津对“我”说的:“从今以后,这个国家只有破碎的文物存留,上千年的璀璨文明将在战火之中遗忘。”

她在小说的人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我刻意把其中两个部分的主人公做了性别的淡化,我不希望我的读者在阅读时参杂着其它的因素影响他们思考。”同时,她也同样为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女性而发声。“我在小说中第二部分以女性视角创作,因为我想以普通的女性视角强调战争对女性的一种压迫。”

指导老师唐谊军对《流浪未来》是这样评价的:“打动我的是作者在行文的语句间透露出来的人文关怀意识以及对于苦难的深切反思。”她笔下传递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实现她的写作初心而努力。“我希望我写的小说能面向更广大人群,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一点点的启发。”她坦言道。这是她作为一个热爱世界的青年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祈福,深切的人文关怀在笔下展露,她以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笔触将这些残酷的社会现实客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AD3E

王任道执笔的《流浪未来》荣登国际知名刊物《香港文学》(2022年第五期)


坚守本心,言文行远展文华

瞄准天空的人总比瞄准树梢的人要射得高,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言文行远。写作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我在写作中遇到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直到现在它仍困扰着我。”用语言将自己内心繁杂的思绪有逻辑地、生动地呈现在作品当中对她来说还是一件难事,对文章删删改改是常有的事。在创作《流浪未来》时,她曾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构思。最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作品的初稿,并进行细节上的深入描蓦,反复修改多遍。她将自己修改好的小说原稿给指导老师看过之后,得知小说中还存在着意像连接点不够明晰的问题时,她积极听取老师的意见,潜心修改,不断打磨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后她的作品成功登上《香港文学》期刊,此期“创意写作专辑”还推介了香港都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温州大学及新普京集团娱乐网官方网站共七所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学生文学作品。

在对创作者们给出自己的建议时,她强调坚守本心对一个创作者的重要性,这也是她在大学自由创作时没有选择继续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原因。“我不适合这方面(网络文学)的创作,而且平台的限制非常多,在某些时候反而成为我创作的桎梏。”在她看来,创作者要始终热爱世界,细心观察现实生活的变化,认真倾听自然之声,用心记录美好生活。并用独立眼光看待世界,敏锐地感知身边世界的变化,积极探索事物的本质。此外,她还大力推荐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她认为,鲁迅先生是我们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山鼻祖,他的很多作品都值得我们借鉴,阅读鲁迅的作品会使她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对创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她觉得,小说相比较于诗歌有着更自由的意志表达和更大具体化意象范围,对于此次作品在《香港文学》上刊登,是对她的极大肯定,让她明确未来创作的主力点就在小说,也更加坚定了她用小说向读者转递观点,启发思考,与读者进行精神交流的想法。博学弘毅,言文行远,这是民大学院的院训,也是她写作的精神动力。面对花花世界,王任道将继续坚守本心,执笔奔赴,不懈地在文学上开辟属于她的一方天地。

(审核:范潇潇 编辑:刘忠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