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文苑 > 正文

[抒情散文]东坡?东坡!(2018公共管理1班 汤细藜)

日期:2019年11月26日 来源: 作者:


东坡?东坡!

    快餐时代的诗歌虽唯美但少了风韵,历史沉淀的唐诗宋词却能历久弥新。唐诗太白宋词东坡,句句经典,篇篇流传。东坡先生的一生像一本书,书里记着他所有的感情,丰富充沛。我很喜欢曲折中的故事,那样真实。

    东坡先生曾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经历。东坡先生曾被贬于黄州。东坡先生被贬到黄州的四年里,创作出了“一词二赋”,而这些作品也成了他心境转变的记录。四年经历对他来说很下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转为人生旷达之释怀,这其间包含多少感慨唏嘘?从忧愁再忧愁到放空再放空,空了才能吸收,沉静了才能天真自由。

    哪有什么人生永恒啊,永恒的只有那江上清风明月,徐徐而来,娓娓道来罢了。

    人心总是无拘束的,东坡酒醉月光,温柔感慨。风一吹,都散了,归来仍是初心。他是天真的,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豪迈里藏着细腻,静默如斯;他是诚恳的,在《赤壁赋》里,他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喧嚣退场,月光水色粉饰天地;他是自由的,在《临江仙》里,他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何等广阔无垠的思想情怀啊,正因这份自在,不为时空所羁绊,才在后人心里留下痕迹。东坡梦过黄鹤,他不愿醒,因着世间羁绊太多。他的词不拘小节,不按音律,却有"东坡无韵胜千律"的说法。如今,他的诗词作品受到外国人的追捧,他发明的东坡肉也流传至今。夜饮东坡醒复醉,此路走不通,转个道,路又更宽了,我还是过我的日子去吧。人生的意义不就在此?是有烦恼,是有痛苦,更有心碎,但日子还要过,岁月长河的一点小波澜怎能荡得过我们的坚毅倔强呢?

    唯限年岁,何须去羡江水之永恒,低头可见今日之自得。

    不仅是诗词作品能反映东坡先生的境界转变,美食亦是其特别体现。东坡先生有个很出名的红烧肉,红烧肉多令人垂涎啊,自古诗人多生情,当下食客多喜味。红烧肉有另一别名“东坡肉”,这名儿一听便知与东坡先生有多密切了。富人嫌弃,穷人不知其煮法的肥肉在东坡先生的小巧思,创意烹饪下变成了一道美食,肥而不腻,弹性十足,入口即化,口口生香,流传至今。这般看来,东坡肉不正是体现了东坡先生在被贬恶劣环境下仍能热爱生活,找寻美食的乐趣吗?将被贬的忧愁悲愤抛于脑后。

    美食的香气是生活的情调,诗歌的风韵是生活的优雅。享受当下所拥有的,"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多美好啊。这样的人生转变,这般的人生态度,岂不乐哉?

    东坡先生的诗词是历史沉淀而流传的财富,是古代中国坚硬磐石里埋藏的宝藏。初高中时被强制背诵的痛苦早已在逐渐改变的了解深度里化为随口朗诵的乐趣,言语间吟诵的经典。先生的诗词朗朗上口,字句斟酌津津有味,其超然的人生态度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努力靠近。每个学生脑中总有一篇先生的作品,它没有那么透彻,却总会随口而脱那么一两句,先生的形象在每个"我"的想象中也许都不一样,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惆怅与惊喜却是每个"我"心里的一次绽放。

    长安青山,夕阳白马,江湖夜雨,归来仍天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