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7日上午,学院第六十五期“言文行远”主题学术论坛系列讲座在博文楼一教一梯顺利举办。此次讲座的主题为:“理论与方法: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学社会学’路径”,由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时进主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惠玲主持,卢盛江教授受邀出席,古代文学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学院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罗时进教授以“文学社会学何谓?”为切入点,介绍了讲座的主要内容:“文学社会学何以成为古代文学史研究路径”“文学社会学之于清诗史的三个关键词”和“文学社会学的‘摆渡性’”。罗时进教授表示“文学社会学”是基于“文学”与“社会学”双重维度研究诸多文学现象与社会关联性的交叉学科。他尤其强调了“文学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证与比较,注重文本、史料,尤其注意现场与细节,但不脱离文学本位。其次,罗时进教授谈到“文学社会学”何以能够成为古代文学史的研究路径。他认为,文学研究向外部关系拓进的研究路径是思维、逻辑、观念演进的必然。随后,罗时进教授提到了“文学社会学”之于清诗史的三个关键词,即三个维度:关系、现场、事件。罗教授认为,文学社会学作为研究方法,可透过名相触摸和把握实在,而这三个维度可关联也可区分。而后,罗教授从“文学社会学”的“摆渡性”角度进行了总结。
罗时进教授发言
讲座现场
交流互动环节,罗时进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做了详实的解答,现场学术氛围热烈高涨。
讲座尾声,卢盛江教授对讲座作了简要总结。他表示,罗教授把西方的文学理论引进来,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将“文学社会学”与古代文学相联系,这是学术螺旋式的发展,体现文学研究阶段性的进步。文学作品的产生依靠社会的发展,文学作品属于社会中的一个部分,同时又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社会学在古代文学领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审核:康忠德 编辑:曾子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