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2日晚,学院第十六期“和园论坛”学术沙龙活动在文科综合实验训练中心1106室举行。此次学术沙龙的主题为“多元视角下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学院陆晓芹教授担任指导老师,陈金文教授、韦惠文副研究员、罗红流老师担任点评嘉宾,新普京集团娱乐网官方网站康忠德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学院部分研究生到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2022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和丽清主持。
陆晓芹教授致辞
本次论坛,来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民族文学方向的五位硕士研究生分别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覃爱琇主要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概况、主要关注点以及需要拓展的方向展开论述,并就上述研究展开反思;赵国锐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保护方法、保护难度展开论述;周丹在介绍民间传说“白蛇传”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论述了小说《人间》对其的重述;朱静怡以韦其麟的叙事长诗《百鸟衣》为个案,分析作家创作与民间传统的互构关系;和丽清论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纳西族创世史诗《创世纪》的保护与开发,重点介绍了“文化+风景”“文化+演艺”“文化+科技”三种不同的开发模式。
活动现场
点评环节。陈金文教授认为同学们在汇报时对学术史均有较为清晰的梳理,肯定了大家为此次报告所做的认真准备。韦惠文副研究员认为,这次论坛的主题很有意义,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不错,但也指出了报告存在的一些问题。罗红流老师分别对每位同学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希望同学们在做研究时要扩大搜索范围,先对学界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再深挖代表性个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生余沁毓肯定了大家的报告,并从《白蛇传》表演内容与形式的改变切入,强调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的重要性。
合影留念
陆晓芹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总结,她认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语言为载体,要做好其保护传承工作,需要以语言的保护为前提。最后,陆晓芹教授为点评嘉宾颁发感谢状,为本次论坛全体主讲人和主持人颁发奖状。
“和园论坛”是学院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21年9月启动以来,已开展了16期,论坛以开放、专业、自由的学术交流为核心,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扩宽学科视野,提高创新能力,下一期论坛将由康忠德教授指导。在寓意着开拓进取、传道授业的“和园杯”交接中,“和园论坛”继往开来、赓续传承。至此,第十六期“和园论坛”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审核:何山燕 编辑:梁雪儿)